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Q讯家园:经典美文之家!
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随笔 > 正文

读书三境

时间:2013-08-05 14:37 来源:经典网摘文章 作者:九九文章网 阅读:
  时下,完全不读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但是要回答“读书究竟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想必都有各自不同的答案。倘若要将这林林总总的答案进行分类,无外乎三种类型:一是休闲读书,二是功利读书,三是自我需求读书。我们暂且称之为读书的三重境界。
  何谓休闲读书?至少包含这样的几层意思: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事先的计划,只是为了消磨时间;闲时读,有其他事情便不读;读书无所谓苦和乐,感觉有趣可能多读一会儿,没趣就合上书本看风景、做白日梦或打瞌睡。大凡能称得上是读书人,都应当有过休闲读书的经历。比如我们在车站等班车时随手翻翻报纸,阴天躲雨进书店看看架子上的新书,开会时带一本旧杂志……这种读书有点类似心理学上的无意注意,其读书本身的收获是很小的,属于比较低级的读书境界,但是这种读书方式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常常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引起我们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从而使读书上升到其他两个境界。假设我们在书店随手翻阅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感觉不错,于是买回家认真阅读,读书的境界就有了新的提升。
  读书的第二重境界是功利读书。也就是指读书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比如我们为了取得学士硕士博士而读书;为了英语考级、职称考试、干部竞聘而读书,属于“为人读书”的范畴,即别人要求我读书,而我要从别人手中取得利益而不得不去读书。这种读书有明确的目的,但大多属于“寒窗苦读”型。古人所言“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千钟粟、黄金屋”,于是就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办法苦读,就属于这种境界。毋庸置疑,功利读书极大地刺激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无论哪个国家都无法也不能将读书和功利完全割裂开来,我国文革期间的惨痛教训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读书的第三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应该是自我需求读书。说穿了也就是读书为己,即读书是出于自身的内在需求,并已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读书为己,在古代就被视为治学之本。孔子曾经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译成现代文的意思就是“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为己,就是“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也只有为己,才能达到“因心以会道”的治学效果。宋代学者黄庭坚说的“吾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正体现了自我需求的读书境界。近代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北大学院己巳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诗中云:“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这种不为名利的读书态度,成就了先生史学泰斗的大师地位。先生读书是为了自己的道德学识,故能求得真理。先生于三十六岁前的十数年中,先后在欧美许多知名大学读书,学习梵文、巴利文、藏文、希腊文等二十余种文字,但无意取得博士硕士学位。德国柏林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学衔,但先生不屑一顾。终其一生,先生没有任何读书人用来炫耀的学衔职衔,始终做一名普通的教授,所以才能有卓识、有勇气,不为世俗所拘,从而达到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治学境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